工业机器人实现生产自动化的优势日渐显现
为了应对日益提高的工业生产成本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形势,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开始改变以往的生产经营模式,通过引进工业机器人实现生产自动化,进一步提升工业生产效率,促进产业结构的智能化调整,而工业机器人的优势也日渐显现。
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,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。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,对于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,推动工业转型升级,加快制造强国建设,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。 201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,机器人密度也由11台增加到每万人拥有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6.6%。其中,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30.9%,高于外资品牌同比增速。 ;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,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;机器人标准、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。 70%交到了外国供应商手中。再加上采购数量相对较少,本地机器人制造商的采购价格远要高于全球领先的公司。根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计划,在可以预见的未来,这一难题有望通过培养强大的国内供应商得到缓解,而这项计划的成效如何还有待观察。 ;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,全面提升高精密减速器、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、高速高性能控制器、传感器、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批量生产能力。 “如果现在不把握市场,若干年之后,再要想夺回比较难,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空间就比较小了。
中国制造业需要引进外国的技术来完成技术升级。对于领先的外国工业自动化企业而言,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市场,其中一些企业正在中国部署自己的最新技术。外国的小型自动化供应商也陆续跟进。另外,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企业积极的海外并购战略,以及它们的创新潜力。 94.55%的股权。 “十三五“两突破“三提升
中国的制造业需要通过现代化改造,以保持在全球的竞争力。这一升级也是中国政府制定的2025”行动纲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尽管中国面临着普遍缺乏本地专有技术、国内公司配额目标存在不确定性,以及新的网络安全法律模糊不清等问题,但中国仍有可能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市场。